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全球经济、市场、行业形势,公司全体上下紧密配合、积极应对,统筹兼顾生产经营和科技创新,围绕核心技术,在重点领域实现不断突破江南电竞官网app下载,同时落实生产基地整合、挖潜增效等,紧紧围绕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本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和毛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客户生产计划延期、合同签订延迟等影响,公司定制产品业绩不达预期,销售收入及毛利分别减少7,632.37万元、3,349.99万元;非定制光学镜头因全球经济波动加剧、市场需求尚未全面恢复,业绩表现不佳,销售收入及毛利分别减少13,324.41万元、4,076.44万元,其中主要为:安防镜头及投影光机销售收入减少14,629.68万元、毛利减少4,392.39万元。
面对不利的市场波动形势,公司全体上下坚持迎难而上。在定制产品业务上,以完成生产研制任务、满足客户需求为第一目标,保生产促交付,紧跟重点项目,为后续市场修复后的业绩做好充分准备。在非定制产品业务上,以保证未来增长为目标,以稳定为优先,维护公司的市场地位。公司积极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2023年电子消费品领域的光学镜头技术提升的需求,提升光学玻璃光学元件的市场规模,公司管理层敏锐判断该趋势并及时布局产能,使得本年度光学元件及其他实现营业收入8,639.7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578.60万元,实现毛利3,994.1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68.06万元。
2023年,公司立足核心技术,保持并加大研发投入,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巩固领先优势,不断提升精密制造能力,提升市场竞争优势。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高海拔地区科研及科普双重功能-米级光学天文望远镜建设”项目,世界最大口径的透射式天文望远镜完成设计工作并投入零部件生产。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基于微透镜聚能效应的高性能红外探测器研发”项目,进行微透镜阵列结构模具高一致性超精密切削原理与工艺的研发,研制成功基于微透镜聚能效应的高性能红外探测器模具及镜片。
(3)国家创新专项“多光谱共光路光学系统研发”项目,完成样机试制,通过性能检测,完成项目验收。
(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A研发项目”,完成设计、调试及技术固化,相关技术指标满足任务书要求。
(1)“大口径透射式天文观测镜头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完成多功能一体式天文观测系统(含镜头、转台及防护屋)的研制,实现从核心元件到终端产品的突破。
(2)“复杂变焦光学系统设计技术”:完成Φ300mm口径长焦距连续变焦镜头的设计,突破原有的Φ180mm口径,可有效提升探测距离以及对跟踪目标细节的分辨能力;完成复杂环境下65倍长焦距连续变焦镜头的研制,该镜头具有大变倍比、长焦距、角分辨率高及在复杂环境下高清成像的特点,可实现大范围搜索、精确跟踪,可用于车载、舰载等领域;完成带摆镜F2.0、25μm大像元中波红外变焦镜头的设计,该镜头具有大靶面、小型化及回扫稳像等特点,可有效解决快速扫描时的图像拖尾问题,可用于机载等领域。
(3)“多光谱共口径镜头的研制生产技术”:完成Φ250mm口径、焦距最长1300mm多光谱共口径系列镜头设计,实现大通光、高分辨率情况下的不同光谱成像完全一致,可用于机载等领域。
(4)“小型化定变焦非球面镜头的设计及自动化生产技术”:完成神舟飞船舱内镜头升级研制。
(5)“精密及超精密光学加工技术”:加工反射碗口径覆盖φ125mm、面型精度(PV)达到2μm,面型以非球面为主,相关模具加工精度达到0.5μm;开发硫系玻璃非球面镜片、衍射面的模压工艺,达成量产;开发玻璃复眼大规模高效率(一模四穴)生产工艺;实现大口径硫系玻璃、多光谱硫化锌球罩、激光雷达多面镜的加工突破;攻克不同材质玻璃异形(切边/打孔)加工工艺;反射镜面型精度RMS从1/30波长提高到1/50波长,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成功研制微流控产品,实现超精密加工的领域拓展;超多层AR膜镀膜工艺取得突破,加工效率显著提升。
(1)安防:完成大光圈(F1.0)变焦玻塑混合镜头的研制;完成低畸变广角(水平视场角130°)玻塑混合变焦镜头的研制,有效扩大可视范围;改进玻塑混合变焦镜头自动化生产工艺,大幅提升生产良率。
(2)车载:完成800万像素车载除冰、除雾镜头的研制,实现镜头本体加热除雾的功能;完成800万像素车载环视、ADAS镜头研制,大幅改善鬼影、杂光等关键指标。
(3)机器视觉:完成了1.2英寸大靶面镜头开发,所有产品均采用无热化设计,进一步增强该系列镜头的环境适应性,并将全系列像素突破至2500万;完成50倍、100倍工业显微镜的设计,拓展机器视觉产品领域。
(4)红外热成像:完成短焦、超小型化、超轻量化红外镜头的研制;全国首创红外变焦一体机,大幅减轻镜头重量。
(5)投影光机:开发三色激光长焦、三色激光超短焦、超薄手机投影光机、Micro-LED单色投影光机及其核心元器件的加工、装配、检测工艺。
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公司获得多项荣誉、资质: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获评“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试点示范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开展的2023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认定)、2023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认定)等国家级荣誉,获得“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颁发)。公司取得多项知识产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832项有效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14项,拥有19项软件著作权;2023年新增授权专利154项,其中发明专利119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新增软件著作权1项。
综合考虑公司研发和工艺工程产业化能力、行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状况、技术进步情况等因素,公司开展精密镜头产业化基地技改整合项目,将二号基地的设备、物资、人员搬迁至三号基地。搬迁事项涉及规模庞大、任务繁重、时间紧迫、风险因素众多,公司上下齐心协力,通过周密的计划和组织,精细化管理与操作,确保设备打包、运输、安装、调试等环节可控,三号基地已于2023年6月顺利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公司对外出租二号基地,最大程度提升资源利用率。
2023年,公司加强内部管理,深度挖潜增效,盘活资源,严格过程管控,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增效方面,公司持续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同时持续优化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通过组织机构改革、工序外包等措施,实现潜在增效。降本方面,通过强化成本意识,进步加大考核力度,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中除员工薪酬、折旧摊销外的费用合计较上年减少490.64万元。
2023年,公司持续加强资金管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370.6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22.61万元;利息支出1,769.3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81.85万元。
2023年,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投身公益、慈善,获得“福州市红十字人道金质奖章”,向红十字会、公益服务中心等机构捐款金额达65.59万元;拥抱绿色发展,获得“国家绿色工厂”“2022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助力乡村振兴,公司于2020年至2023年期间共吸纳招用70位贫困人员,其中2023年子公司福光天瞳吸纳招用19位贫困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助其脱贫。
公司是专业从事特种及民用光学镜头、光电系统、光学元组件等产品科研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全球光学镜头的重要制造商。
公司产品包括激光、紫外、可见光、红外系列全光谱镜头及光电系统,主要分为“定制产品”、“非定制产品”两大系列。“定制产品”系列主要包含特种光学镜头及光电系统,广泛应用于“神舟系列”、“嫦娥探月”、“天问一号”等国家重大航天任务及高端装备,核心客户涵盖中国科学院及各大集团下属科研院所、企业,为国内最重要的特种光学镜头、光电系统提供商之一;“非定制产品”主要包含安防镜头、车载镜头、红外镜头、机器视觉镜头、投影光机等,广泛应用于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物联网、车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
定制产品主要用于航天工程603698)、空间观测、制导、舰船、飞机、车载、跟踪瞄准、周界探测等领域。
公司非定制产品主要应用于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慧城市、车联网、物联网等领域。
定制产品方面,由于公司定制产品生产和销售围绕订单进行,因此采购采取订单驱动模式。技术部门及生产部门根据订单项目提出采购需求,采购部门根据要求编制采购计划文件并实施采购,形成采购合同。根据定制产品对供方的要求,采购部门每年对供应商进行评审,形成合格供方名录,定制产品的采购需在合格供方名录内选择。
公司非定制产品主要采购原材料为镜片材料、机械件、机电件以及镜片等。公司生管部门根据营销部门提供的订单和销售预测数据,制订阶段生产计划,结合实际库存制订相应采购计划,获得批准后由采购部门进行采购。公司建立了较完善的采购渠道,并在原材料采购过程中逐步优化供应商资源,以满足生产的需要。通过整合供应链,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以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
公司定制产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产品生产可分为新品项目和批产项目两类:新品项目为公司接受客户的研发要求,设计生产样品,满足客户试生产需求。批产项目为客户进入批量生产阶段的定型产品。生产部门根据销售订单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并按研发部、生产部提供的技术图纸、加工工艺、作业指导书等进行批量生产。
非定制产品方面,公司生管部门根据销售部定期传达的需求预估与原材料库存状况向采购部门提供采购物料汇总表,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光学镜头产品生产流程大致分为光学镜片加工和镜头组装,公司依据生产加工特性以及下游客户需求,在生产计划上实施“镜片生产月计划”和“镜头组装周计划”。
定制产品方面,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及各大集团下属科研院所、企业等直接洽谈合作,部分新品开发项目通过竞标获取订单。新品项目定价方面,定制产品采用审价、协商定价相结合模式,综合考虑技术复杂程度、实验等要求对项目的影响,与交易对方协商后最终确定。
非定制产品方面,下游客户定期向公司提供未来一段时间需求预估,公司据此制定生产计划,按周交货,并承担相应的物流费用。公司主要客户为全球知名安防设备商以及国内主流红外热像仪企业。同时,公司通过定期参加国内外展会宣传公司品牌、扩大知名度,进一步开拓新市场、开发新客户,为公司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光学行业,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司主要产品光学镜头及光电系统成为信息化世界感知外部世界的“眼睛”。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关键的一年,“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位列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首位,新质生产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技术为支撑,光学镜头及系统作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在数字化、智能化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种产品需求与航天、国防建设紧密相关;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安防、车载、工业等领域的逐步落地,催生出国民经济各领域对光学镜头的市场需求。公司主要产品所面临的行业发展情况如下:
近年来,国家对空间光学系统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宽地面覆盖等方面的迫切需求,空间光学系统正向着大口径、长焦距、大视场、高测量精度等方向发展,在我国航天事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空间光学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多项航天工程正在快速推进,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空间宽带互联网三大工程将成为航天工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核心。根据中国航天科技000901)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显示,2023年,我国共实施67次发射任务(其中19次为商业火箭企业发射任务),位列世界第二,研制发射221个航天器,发射次数及航天器数量刷新中国最高纪录。中国航天在发射活动方面,高密度发射任务有序实施、成功率保持高位,航天器研制发射数量快速增长、研制能力大幅提升。在科技创新方面,运载火箭、载人航天、月球和深空探测、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科学和技术试验等领域不断创新突破,中国航天进入空间、探索空间、利用空间的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特种产品应用领域正从机械化、信息化向智能化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正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智能化集光电传感、高速处理、人工智能于一体,具有记忆、分析、综合能力。其中,光电系统处于前端感知环节,将受益于智能化趋势而得到更加广泛深入的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聚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深化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加强海洋、空天、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军民统筹发展,推动军地科研设施资源共享,推进军地科研成果双向转化应用和重点产业发展。
定制产品作为航天工程、空间探测、高端装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伴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面临稳定持续的市场需求。
在安防监控领域,随着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逐渐普及,视频监控正步入智能分析的深度应用阶段,并有赖于安防镜头提供全面的、高清的视频数据以支持信息的准确分析,光学变焦、大倍率、大广角、小型轻量化等技术广泛使用。智能安防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高科技行业,整体市场走势与国家经济趋势保持了高度一致。但是,传输、存储、计算能力的提升和部署还需要时间,高端应用场景需求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因此,安防镜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高性价比的产品的销售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进一步的集中。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安防监控、新兴消费电子等产业快速发展,“万物互联”概念和智能技术逐渐渗透到各类终端电子产品中,进一步拓宽了光学镜头的使用场景。智能驾驶、智能家居、运动相机、VR/AR设备、无人机等新领域产品不断涌现,为光学镜头及摄像模组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人工智能为保证对信息数据运算的精度和效率,对光学镜头可靠性和成像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镜头企业的技术加速升级。这些技术的普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由特定场景到普通场景、由重点部位到众多部位逐渐应用的过程。未来下游新兴应用领域的加速增长将带动光学镜头行业的快速发展。
公司在发展历程中积累了深厚的光学技术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在大变倍比变焦镜头、大口径透射镜头等方面拥有多项行业首创技术,具备全球竞争优势。其中全球首创大口径透射式天文观测镜头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填补我国天文观测、空间目标精确定位系统探测能力的空白。
公司积极探索和践行“两用技术”融合的发展道路,实现将定制产品技术融合应用到非定制产品领域,推动了国内安防监控领域进口镜头的国产替代过程。公司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变焦镜头技术取代国外主导的一体机技术方案,研制的一系列变焦镜头,陆续替代国外产品,保障了中国安防产品的自主及可控。
2023年,公司立足核心技术,保持并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巩固在技术上的竞争优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832项有效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14项,较2022年12月31日,新增授权专利154项,其中新增发明专利119项,新增实用新型专利35项。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的应用正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智能化集光电传感、高速处理、人工智能于一体,具有记忆、分析、综合能力。其中,光电系统处于前端感知环节,将受益于装备的智能化趋势而得到更加广泛深入的应用。光学镜头产品,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不断向高分辨率、大倍率、超广角、小型化、大光圈(F值更小)等方向发展,进一步拓展下游市场空间。
在安防领域,随着系统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需求,镜头正在向小型化、超高清、复杂变焦、低照度、透雾、红外热成像等技术方向发展。但是,传输、存储、计算能力的提升和部署还需要时间,高端应用场景需求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因此,安防镜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高性价比的产品的销售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进一步的集中。在投影领域,激光电视、智能家用投影对显示效果的要求迅速提高,车载、AR、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对于投影的新需求迅速发展,投影光机产品正向超短焦、超高清、自动对焦、小型轻量化等技术方向发展。电子消费产品对于光学镜头技术提升的需求,将增加光学镜头中玻璃光学元件的数量,玻璃光学元件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对玻璃光学元件企业的大规模加工技术及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公司承担的4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高海拔地区科研及科普双重功能-米级光学天文望远镜建设”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基于微透镜聚能效应的高性能红外探测器研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A研发项目”,均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家创新专项“多光谱共光路光学系统研发”项目完成项目验收。
核心技术及产品持续进步:“大口径透射式天文观测镜头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完成多功能一体式天文观测系统(含镜头、转台及防护屋)的研制;“复杂变焦光学系统设计技术”:完成Φ300mm口径长焦距连续变焦镜头的设计、完成复杂环境下65倍长焦距连续变焦镜头的研制,完成带摆镜F2.0、25μm大像元中波红外变焦镜头的设计;“多光谱共口径镜头的研制生产技术”:完成Φ250mm口径、焦距最长1300mm多光谱共口径系列镜头设计;“小型化定变焦非球面镜头的设计及自动化生产技术”:完成神舟飞船舱内镜头的研制;“精密及超精密光学加工技术”:加工反射碗口径覆盖φ125mm、面型精度(PV)达到2μm,开发硫系玻璃非球面镜片、衍射面的模压工艺,实现大口径硫系玻璃、多光谱硫化锌球罩、激光雷达多面镜的加工突破,反射镜面型精度RMS从1/30波长提高到1/50波长,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3)报告期内,受让23项专利,其中申请中发明专利6项,已授权专利17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
2、上表所列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与“第十节财务报告七、65.研发费用”中的职工薪酬不一致,主要原因系在研发过程中产生的试制产品,可直接对外销售的,计入存货,相应的研发人员薪酬结转为存货成本;研发人员薪酬含该部分薪酬,研发费用项下职工薪酬不含该部分薪酬。
公司源于1958年成立的国营八四六一厂,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深厚的军用光学技术沉淀和丰富的人才资源。2004年公司成立后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壮大,培养和引进人才,积极探索和践行军民融合的发展道路,逐步建立了有特色的“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平台。
公司具备精湛的光学设计和加工能力,并拥有一支稳定出色的技术创新团队,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250名。该团队取得了丰硕的技术创新成果。同时公司与各高校、研究院、技术团体加强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
公司产品系列齐全,包含定制产品和非定制产品两大类,涵盖了从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到中长波红外热成像的波段。齐全的产品品种规格、丰富的产品线,可满足下游客户不同层次的“一站式”采购需求。
公司具备从模具加工、机械加工、塑胶镜片/结构件注塑、镜片冷加工/模压/超精密加工到镜头/光电系统装配、检测的一体化的全面技术能力及完整产线,为客户提供极具竞争力的光学产品各阶段及整体的产品解决方案。
定制产品方面,公司客户涵盖中国科学院及各大集团下属科研院所、企业。在安防监控市场上,公司更是与全球安防设备公司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
非定制产品方面,公司及其子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认证体系、IATF-16949认证体系、CE认证、RoHS认证等;定制产品方面,公司承担涉密军品科研生产任务,已按相关规定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了各项资质证书。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718.78万元,同比下降24.8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827.45万元,出现亏损,同比下降333.11%。本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和毛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市场波动影响,收入及毛利下滑、减值损失增加,及研发投入增加、参股公司公允价值减少、汇兑收益减少等原因。
若全球经济形势、市场需求未能改善,公司相关措施未能产生积极效果,则公司将面临经营压力,存在业绩继续下滑的风险。公司将专注长期战略目标,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并积极开拓新业务,加强国际技术和商务交流,冲破当前发展困境。
公司所处的光学行业是融合了光学技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等诸多先进科技的技术引领型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光学镜头产品的研发和设计,需要几何光学、薄膜光学、色度学、热力学、精密机械、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光源技术、微显示技术等学科的高度集成;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精密、超精密加工及检测技术,与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紧密相关。企业的工艺技术和生产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直接决定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在市场竞争中的成本优势。
若出现公司研发投入不足、未能准确把握行业技术发展趋势、重大研发项目未能如期取得突破,或技术人才大量离职或核心技术泄密、不能及时引进各类急需人才等状况,均可能导致公司逐步失去技术优势,进而影响公司核心竞争力。
光学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保持高水平的研发投入实现技术不断创新是行业内企业竞争的焦点。在空间观测、航天等应用领域代表了当今光学科技的前沿,技术综合性强、前瞻性要求高;在安防、车载、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民用领域,光学技术升级节奏相对较快,光学镜头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十分明显。报告期内,公司持续研发投入,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践行两用技术融合机制,但仍然存在因研发投资不足、技术方向偏差、技术难度加大等原因而导致研发失败的风险。
科技成果产业化并最终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是其意义所在。空间观测、航天领域是特殊的经济领域,具有极强的政治属性,国家采购计划、技术指标等发生变化将给科研技术成果的应用带来很多不确定性。该领域的科研难度大、技术复杂度高,产业化周期较长,可能发生产业化过程中科研方向改变、新技术替代带来的风险。民用光学产品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产品技术不断升级,市场需求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企业的前瞻性技术成果可能面临无法适应新的市场需求的情况,或者竞争对手抢先推出更先进、更具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或出现其他替代产品和技术,从而使公司的技术成果面临产业化失败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光学镜头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综合应用了光学、机械和电子等多学科技术,镜头设计、生产工艺以及精密加工等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是行业内企业的核心竞争点。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掌握了公司大量的关键技术,这些核心技术人员一旦流失,则有可能出现公司核心技术失密或知识产权被他人侵权等情况,将对公司的行业影响力和长期发展造成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
光学镜头产品应用广泛,在不同应用领域呈现不同的行业竞争特点。在安防监控领域,光学镜头是高度市场化行业,近年来,国产品牌企业把握趋势,在民用领域强劲发力,纷纷加大研发力度,光学设计和加工能力快速提升,市场竞争逐步加剧。随着国内镜头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公司未来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可能有所增加,从而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
公司的核心技术主要来源于定制产品研发及转化,因此,公司选择的技术及产品路线为以玻璃镜片为主的光学镜头及系统。以玻璃镜片为主的镜头与以塑胶镜片为主的镜头相比,在同等参数下性能更高,环境适应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广,但生产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成本较高。
在安防领域,公司认为超高清、深度智能化是长期的发展趋势,以玻璃镜片为主的镜头在超高清产品中将更具有竞争优势。但近年来,安防市场对于光学镜头技术升级、迭代的需求放缓,高端镜头产品的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不如预期,同时,安防镜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市场对高性价比产品的需求规模进一步扩大,以塑胶镜片为主的镜头的成本优势明显。因此,公司在保持并增强原有技术优势的同时,为满足现阶段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向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光学镜头,以保持并提升市场占有率。如后续技术及产品发展方向与公司预期存在重大差异,或未来公司的市场开拓、产品结构调整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则将对公司业绩产生不良影响。
公司是专业从事特种及民用光学镜头、光电系统、光学元组件等产品科研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相关业务资质是公司重要的经营资质。若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重大泄密事件、关键设备设施严重破损等事项,均可能导致公司丧失资质,进而严重影响公司经营业绩。
随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建成,公司的生产、研发规模将迅速扩大,员工人数、业务规模和管理部门的扩张将会提高公司的管理运营难度,在生产管理、技术研发、市场营销、日常运营等方面难度也随之加大,公司存在因规模扩大导致的经营管理风险。
2023年,因公司定制产品收入下降,在收入中的占比下降及非定制光学镜头毛利率下降的影响,造成公司整体毛利率下滑。若后续公司定制产品销售收入未能增长、非定制光学镜头产品的收入规模未有效放大,可能造成公司的整体毛利率下滑,对公司业绩产生不良影响。
公司募投项目达到可使用状态及持续的固定资产投入,造成折旧及摊销金额的上升,公司的固定成本上升,若未来公司的市场开拓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营业收入未能按计划增长,公司的盈利空间可能存在进一步收窄的风险。
公司出口销售主要采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汇率的波动可能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
光学行业面向科学前沿并服务于国民经济社会,也是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关键环节,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促进光学及相关行业的科研创新及产业化,这些政策也极大促进了我国安防监控、汽车电子、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产业规模的扩大,为光学产品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尽管在未来可预期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产业政策将继续大力扶持光学行业的发展,但仍存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宏观经济波动、技术更迭等因素,对政策的落实或新政策的出台造成一定的不确定性。
全球经济形势紧张、行业及技术发展的周期调整如未能改善,则将影响公司市场开拓、原材料采购、产品运输等方面,从而对本公司的生产和经营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1、航空航天国防领域,特种光学镜头的需求将持续增长。随着卫星遥感、导弹制导、无人机侦察、空间探测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高清晰度、高分辨率、高稳定性、高适应性等特殊功能的光学镜头需求将大幅增加。这些需求将推动特种光学镜头向更高精度、更高可靠性、更广泛适应性方向发展;同时将继续进行技术创新和突破,包括超分辨率技术、超光谱成像技术、光学防抖技术、自适应光学技术、红外和夜视技术等,都将为特种光学镜头在航空航天国防领域的应用提供有力支持。同时,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特种光学镜头的性能和可靠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以上发展趋势将共同推动特种光学镜头在航空航天国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2、人工智能的应用正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设备等新兴消费产品的不断升级,使得消费者对于智能设备的依赖加深,对于镜头的智能升级需求也在逐步增强。用户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拍照功能,更期望镜头能够自动识别场景、优化拍摄效果。这种需求推动了镜头技术的不断升级,为市场带来了更多创新空间,同时政府政策支持和产业融合也将推动镜头市场的发展,将进一步拓展下游市场空间。
3、安防监控领域,正步入智能分析的推广应用阶段,超高清、深度智能化是长期的发展趋势,但传输、存储、计算能力的提升和部署还需要时间,高端应用场景需求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因此,对于光学镜头技术升级、迭代的需求放缓。安防镜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市场对高性能产品的需求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4、车载镜头领域,汽车工业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在科技发展、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推动下,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四化”趋势已初步显现。随着驾驶自动化水平升级和更高等级的ADAS渗透率增长,单车所需搭载摄像头的数量将持续增加,其焦距、光圈、畸变、分辨率等光学指标和温漂、防水、抗震等耐候性指标将向更高要求发展,车辆前视、后视、侧视等各方位摄像头规格参数不断升级,将全面带动车载镜头的市场需求。
2024年,福光股份将继续以“国家需要的,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使命,以“赶超世界光学先进水平”为愿景,以“创新不问出身”重要讲话精神为战略核心,融合科技、实业及金融等各方面力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创新驱动企业发展,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争取营业收入进一步增长,增强盈利能力,保证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2024年,公司将聚焦数字化、智能化对光学技术、产品提出的新需求,把握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质生产力建设等机遇,冲破发展困境,公司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关键的一年,“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位列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首位,新质生产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技术为支撑,光学镜头及系统作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在数字化、智能化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司将坚持“两用技术融合、科技创新第一”,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发挥光学行业公众公司的带头作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团队能力,加快研发成果转化,在充分挖掘现有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基础上,持续关注前沿技术发展和国家战略、经济主战场的需求变动,着力研发新产品,以提升技术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具体措施如下:
(1)“高海拔地区科研及科普双重功能-米级光学天文望远镜建设”项目工作计划:攻克大口径镜片超精密加工的工艺难点,解决大口径透射式望远镜调试、检测问题,完成项目验收,实现国内在米级大视场透射式望远镜研制方面的突破,为我国下一代望远镜的大视场改正技术奠定坚实的基础,满足我国在天文观测、国家空天安全观测方面的望远镜研制需求。
(2)“基于微透镜聚能效应的高性能红外探测器研发”项目工作计划:进一步提升基于微透镜聚能效应的高性能红外探测器模具及镜片的精度,完成高性能红外微透镜阵列探测器设计、集成与应用,成功研制工业样机。
(3)“多光谱共光路光学系统研发”项目工作计划:推动研发成果转化,研制一系列多光谱共光路镜头,完成用户应用示范。
(1)持续开发、升级星载系列光学镜头及系统,可应用于深空探测计划、神舟飞船、低轨卫星、天基平台等领域。
(2)完成红外变焦镜头新结构的研发,使镜头重量减轻20%以上,实现小型化、轻量化,可应用于无人机等领域。
(5)升级投影光机产品,响应市场及客户需求,开发便携轻量化投影光机、高亮度LCD投影光机、4K三色激光投影光机、Micro-LED彩色投影光机及其核心元器件的加工、装配、检测工艺。
(6)提升镀膜工艺,满足特殊应用场景需求。开发红外防盐雾结晶膜,有效解决海洋环境下的红外成像问题。开发硫系玻璃长波通滤光片,解决中波红外对机芯的灼烧损坏问题,可应用于无人机等领域。
(7)强化超精密加工技术,开发大口径透射式非球面镜片加工工艺、自由曲面加工工艺,开发硅材料微透镜、非球面加工工艺。
(8)提高玻璃模压高精度、大规模、高稳定性加工工艺,开发AR微镜头核心元件的多穴模压、车载光学元件的大批量模压、激光雷达非球面镜片模压等工艺。
在定制产品业务上,坚持作为国家科研、国有经济的有益补充、有力支持的定位,配合各国有集团、科研院所的需求,在公司现有技术优势领域持续跟进重大、前沿科研、装备任务;重点跟进无人体系、低轨卫星、深空探测、制导等领域,开发新产品、新客户,拓展业务;发挥混合所有制的灵活优势,进一步提高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能力,加大成本控制优势,以优良的性价比、稳定的质量、高效的响应、周到的服务来提升市场份额,填补市场空白,提高批产项目的数量及金额。2024年,公司计划定制产品销售收入摆脱2023年的不利波动,恢复上市以来的快速增长趋势。
在非定制产品业务上,在安防领域,在行业进入技术平台期的阶段,削减低端低附加值产品型号数量,坚持向市场提供高性能、特色化产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开发新客户,保证基本市场份额,保持与行业头部企业的合作关系,稳定收入及毛利率,并为未来行业技术的再次快速发展储配技术与产品;在车载领域,在行业剧烈竞争的情况下,谨慎资产投入,把握重点客户、重点产品机遇,保证收入稳步增长;把握投影新型显示产业快速发展的机会,利用先发优势,开拓激光投影、车用投影、AR等领域业务,扩大收入规模,提升市场地位,提高产品附加值;在红外热成像、机器视觉、医疗、光学超精密加工等高端产品以进口为主的领域,凭借定制产品技术积累及加工能力优势,做好技术转化,力争国产替代,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消费电子光学技术升级拉动玻璃镜片市场需求提升,凭借公司在玻璃光学加工上的长期技术积累及高标准的规模化生产体系江南电竞官网app下载,快速扩大销售收入,形成短期业绩的有力补充;在以光学镜头及系统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化设备、项目中,延伸技术及产品范围,探索提供解决方案及系统化产品,为产业升级做准备。
公司将积极参加技术和商务领域的国际会议、研讨会和展览,分享及获取最新的技术发展、市场趋势和商业机会。
2023年,公司已在德国设立全资子公司InnovisionGmbH,作为公司在世界顶尖光学技术中心的技术、市场桥头堡。2024年,公司将发挥德国子公司的作用,加强与欧洲光学企业的合
作,通过互派技术人员、商务代表等方式,增进彼此了解,分享经验和知识,建立互信和合作关系,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吸收世界光学的先进成果,结合国情进行创造性转化,推动再创新,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技术与产品,推动产业升级和国际化发展。
公司将以降本增效为核心,从生产、采购、研发、品质、运营等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入手,强化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持续不断强化成本控制,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降低生产成本消耗,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公司计划适时开展分包、分段经营模式,使基层关键管理人员的利益与生产效率、成本深度挂钩,提升生产整体效能。
公司将融合定制产品领域形成的高标准质量体系及非定制产品领域形成的高效率质量体系的各自优势,从生产流程、检测设备、员工技能、原材料质量以及客户反馈等模块全面深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公司将推动MES系统的扩大实施及深入应用,学习吸收世界头部企业的高标准要求,提高精益生产水平。
公司将持续通过引进、自主开发自动化生产线,全力打造自动化体系,实现透明化、可视化、精益化,同时实现光学检测、质量检验分析与生产过程的闭环集成,提升生产效率,保证工艺稳定及产品的一致性,增强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将在设备资产金额不大幅增加的前提下,用新设备、新工艺替代落后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公司将利用暂未使用的厂房及部分设备,导入、培育战略供应商,提高资产利用率的同时,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提高供应链响应速度及配合力度。
“稍后”变更“即将”!特斯拉FSD入华进入倒计时 自动驾驶商业化进入临界点
已有48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08亿股,占流通A股67.01%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8.40元。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江南电竞登录平台江南电竞登录平台江南电竞登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