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电竞·(jiangnan)官方网站

您好,欢迎访问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网站!
从治沙到致富江南电竞
2024-04-23 阅读

  这并非战斗机的测试现场,而是在用专业风洞进行沙漠治理模拟实验。洞中小小的灌木将生长在数千公里的河西走廊各处,它们要面对的,是滚滚黄沙。

  为了挡住沙漠的脚步,人们想尽种种办法,而这仅仅是为了巩固某种持续了上万年的脆弱平衡。

  甘肃,中国形状最古怪的省份。省内地域狭长,东南—西北的跨度接近1500公里。

  在甘肃的东南,秦岭以南的陇南,完全是一派南方风光,而前些日子因为麻辣烫火起来的天水,也有“小江南”的气象。

  乌鞘岭,正好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所在。在河西走廊,越往西去,降水量越少,武威一些地方是200多毫米,到了张掖就只剩100多毫米,走到最西端的敦煌,就只有约40毫米。然而,这些地方的蒸发量却往往高达1000多毫米,所以甘肃越往西越是荒漠戈壁,出了甘肃再往西,就是生命禁区罗布泊。

  高大的祁连山撑起了甘肃的“脊柱”,雪水汇成的疏勒、石羊和黑河三条河流流经干旱的土地,也撑起了下游十几片绿洲。这是河西走廊的文明之源。

  河水顽强地在荒漠中穿行,遇到低洼地带能汇集成的尾闾湖,便是这些河流的归宿。

  河流的尽头,消失在茫茫黄沙,这样的“脱水”,也是巨大的视觉震撼。在河西走廊,水和沙漠让大地变成肉眼可见的两种颜色,在各条战线上交错、进退,已历百万年。

  塑造河西走廊面貌的,不只是大自然。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人类活动成了影响当地生态的最大变量。

  最初,游牧民族在此放牧,到西汉时,汉武帝在此设置河西四郡,当地开始有移民屯垦,经过此后一千多年的开发,人类改变了水的走向、用途,重塑地上的植被物种。但总体上受限于技术,难以突破农业和用水极限,尽管已有城镇被沙漠吞没,但整体上还算可控。直到明清两代,人口快速增长,问题才严峻起来。

  河西走廊历代不过30-40万人,到了清中期已破百万。农业活动大大增加,水是肯定不够用了。

  为了截留本就不多的水资源,大家纷纷“内卷”:上游的绿洲筑坝栏水,主打一个肥水不流外人田;眼巴巴的下游一边到官府告状,一边疯狂超采地下水。在持续的竭泽而渔下,河西走廊地区的荒漠化如同下坡路上踩油门,根本控制不住。

  长期下来江南电竞,河西走廊在沙漠威胁下岌岌可危。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疏勒、黑河和石羊三条河流,连自己的尾闾湖都要保不住了:哈拉奇湖在清代便宣告干涸;青土湖1959年干涸;居延海随着水量减少一分为二,半拉湖面硬撑过几次危机后于1991年干枯。通通和罗布泊做了难兄难弟。

  长期以来积累的环境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陆续爆发。而人作为最大的变量,对大自然总是一味索取,不思节制。人们没有“与沙共存”的生存智慧,更不知道如何科学化精细化的和环境共处。

  1993年5月5日,一股来自新疆的黑风暴席卷整个河西走廊。江南电竞平台入口最强12级的大风裹挟着沙尘,形成百米高的沙墙,吞噬着大地上的一切。这是大自然给人类强烈的警示。

  在干旱的区域生存,一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并非没有人意识到保护环境,与沙共存的重要性。汉朝的窦融颁发过禁止砍伐树木的律令:唐朝的长者们劝告儿孙:“营农休取柴柽,家园仓库盈满,誓愿饭饱无损”。

  只可惜,人们是从大漠里出土的居延汉简,和被风沙掩埋许久的藏经洞中,读到的这些话。

  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到了现实生活里,对环境的过度汲取始终是常态。过去几百年来,河西走廊以“水案”频发而闻名,各地为了争夺水资源纷纷诉诸公堂,闹得甘肃大小官僚整日不得安宁,其中最长的,从明朝正德年间打到建国后才解决。

  新中国成立之后,人们开始主动地治理沙漠化。但在这一过程中,也走了不少的弯路。

  治理沙漠,自然要 “植树造林”。曾经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就是一定要使劲种,种大树!50年代开始,在两大沙漠夹击中的甘肃民勤人石述柱,拿着锄头推车,顶着大风沙尘的呼啸,硬生生带着村民在县城西北种出9公里长的乔木林带。一时间,风沙大减。

  但好景不长,70年代人们发现,这些费尽心血种下的乔木开始枯死。原因无他,河西走廊这样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非常有限,根本不够这些大树用的。

  在摸索中人们发现,治沙种树,不仅要考虑树,更要平衡水。只靠人们的朴素热情,是不够的,得讲科学。

  要想打败你的敌人,首先要了解它。“中国沙漠之父”朱震达用接沙子的方法发现:在各种各样的沙尘天气中,中大型的沙粒总是在距地面10厘米之内的运动,只有少数非常细小的沙粒被吹得很高。

  这意味着不是只有高大乔木才能防沙,约20厘米高的草方格、低矮的梭梭、花棒,就能达到不错的效果,还更节水,种植和维护也相对乔木更容易。

  不种乔木,种低矮的灌木,同样也是植树造林,而且更适合河西走廊的自然条件。

  技术的进步,也在重塑着治沙的实践。面朝黄土背朝沙,实在是太辛苦了,如今的治沙工作已经进入机械化智能化时代,像草方格布置这样的工作,已经不再单纯依靠人力。现在,用多功能立体固沙车,一小时就能铺设8亩多地,相当于大半个足球场的面积。

  2013年以来,甘肃完成植树造林4442.2万亩。过去二十多年间,西北部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这个巨大的风沙沿线万多平方公里土地的荒漠化减轻。疏勒、石羊和黑河三条大河干涸许久的尾闾湖再度重现。昔日风沙威胁下的河西走廊,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甘肃也只是中国治沙工作的一个小小缩影,最新的全国荒漠化普查(2019)结果显示,和上一次普查(2014)相比,全国减少了足足7万平方公里的沙化、荒漠化土地,相当于1.2个通辽。并且,全国所有省份的情况都在好转。

  2019年,一项发表在Nature子刊上的研究显示,本世纪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变绿的头号主力,包揽了本世纪四分之一的森林增长面积。看到这样的成果,人们自然欢欣鼓舞,也不禁会联想到,一幅在漫漫黄沙中,人们在植树造林辛勤劳作的景象。

  8年后的现在,我们会说:科技,让我们的种树治沙工作更加高效,也让每个人得以参与这场规模宏大的建设;而认识的不断进步,让我们更懂得如何与沙共处,毕竟,人是这片宇宙中的生命绿洲上,最大的变量。

  白肇烨,陈昌毓,.从干旱气候特点谈植树造林的一些问题【J】.甘肃气象,1986,(04):27-30.

  常兆丰.民勤荒漠植物生态特征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02).

  黄高宝,于爱忠,郭清毅,杨荣,.甘肃河西冬小麦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影响的风洞试验研究【J】.土壤学报,2007,(06):968-973.

  雷加强, 高鑫, 赵永成, 等. 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风沙形势与防治任务【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3, 38(7): 966-977.

  李鸿宾,.唐朝地缘政治中的河西走廊【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52-58.

  李建刚.民勤主要治沙造林树种的空间结构及其防风作用【D】.甘肃农业大学,2007(01).

  刘虎俊.仿真固沙灌木构型参数及防风固沙效应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2(11).

  刘世增,徐先英,詹科杰,.风沙物理学进展及其在沙漠化防治中的应用【J】.科技导报,2017,(03):29-36.

  汪万福,张伟民,.敦煌莫高窟窟顶风沙环境综合治理回顾与展望【J】.敦煌研究,2007,(05):98-102+116.

  汪万福,张伟民,李云鹤.敦煌莫高窟的风沙危害与防治研究【J】.敦煌研究,2000,(01):42-48.

  王建文.中国北方地区森林、草原变迁和生态灾害的历史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01).

  王忠静,张景平,郑航,.历史维度下河西走廊水资源利用管理探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01):7-11+22.

  闫廷亮,.历史时期河西走廊环境资源保护述略【J】.古今农业,2009,(03):40-47.

  姚丽,王伟龙,皮春冶,武淑英,.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研究综述【J】.内蒙古水利,2013,(06):23-24.

  张龙.梭梭生根条件的优化及生根过程中的生理学与解剖学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02).

  张瑜忠.近40年河西走廊典型风沙区农田防护林变化及其农户认知与响应【D】.甘肃农业大学,2023.

  赵文智, 任珩, 杜军, 杨荣, 杨淇越, 刘鹄. 河西走廊绿洲生态建设和农业发展的若干思考与建议【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3, 38(3).

  朱震达,刘恕,高前兆,胡智育,杨有林.内蒙西部古居延—黑城地区历史时期环境的变化与沙漠化过程【J】.中国沙漠,1983,(02).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2020042841号-1    鲁ICP备2020042841号-1   Copyright © 2012-2023 江南电竞·(jiangnan)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电话:020-88889999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