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之滨,苏鲁交界,沂蒙山余脉,矗立着一座我国唯一以“抗日”命名的山——抗日山。这座山,安葬着2000余位烈士的忠骨,镌刻着3576位烈士英名;这座山,虽没有高耸的山峰,却是人民心中最为景仰的精神高地。
清明时节,铿锵激扬的誓言在我区抗日山烈士陵园久久回响,连云港市城头中心小学组织500余名师生徒步前往抗日山烈士陵园,祭奠长眠于此的烈士们。从1976年起,每到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这样的行动缅怀先烈,至今已坚持50年。
30年前我是这里的学生,现在我是带着学生来的老师。亲历历史现场,孩子们才能深刻理解爱国两个字的分量,懂得今天的和平是多么来之不易。
集体鞠躬、默哀,为烈士们献上花圈和鲜花……在抗日山烈士陵园内,全体师生先后来到小沙东海战烈士冢、英雄烈士纪念塔、烈士墓地江南电竞,向先烈们表达深深的悼念之情。
以前只在课本里读到英雄故事,今天站在烈士墓前,我才真正感受到他们的伟大,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50年来,每年清明节前后,城头中心小学的教师、学生、家长都曾以不同身份,去抗日山上祭英烈江南电竞,这里俨然成为学校一代代学子铭记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课堂。
50年来,我们学校坚持用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这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仪式感,让新时代队员懂得和平来之不易,吾辈更当自强。
多年来,我区立足本地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在红色教育新的“长征”路上,进一步丰富学校实践课程资源,形成一批导向鲜明、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和研学活动,让红色基因在这里代代相传。
这些烈士英名中大多都没有详细的信息,我们日常所做的工作之一就是想办法为这些烈士找到亲人。我们通过中华英烈网、退役军人事务比对系统等,一个个搜索,一个个排查,有时候甚至要到烈士的出生地去核实。通过我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我们已经为10多位烈士找到了亲人。为烈士寻亲,让更多的烈士找到家人,这项工作我们一直在做。
历经多次整修扩建,抗日山烈士陵园亭塔耸峙、庄严肃穆,2014年9月1日,抗日山烈士陵园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如今,这里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有苏北、鲁南等地各界群众70余万人在这里寻觅历史足迹,缅怀先烈荣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