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范内瓦·布什在《科学:无尽的前沿》中提出“基础研究是技术进步的引领者”的论断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日益重视基础研究对于提升本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高度重江南电竞手机版视基础研究的源头创新作用,充分强调了基础研究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跟踪主要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研究政策动向,分析国际经济、地缘政治和全球疫情等关键因素交织影响,研判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开展基础研究系统部署和制定相关管理政策极为必要。
本研究立足于基础研究的政策研究需求,首先确定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士、瑞典、日本、韩国等主要发达国家为跟踪国别。其次,确定监测机构的结构,即以主要国家及其资助基础研究的科学资助机构为主体,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研发计划、科学资助机构发展战略、体制机制改革、科研评估、科研诚信建设、国际科技合作等内容,重点梳理2022年度基础研究领域的政策动态;并注重从国家创新体系的视角,挖掘有关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思路;此外,归纳代表性智库、科研机构、国际组织、民间团体、企业和新闻媒体等非政府部门与基础研究相关的政策、举措与评述等作为补充参考,累计跟踪的机构官方网站100余家。基础研究国际政策动向监测与分析方案详见图1。
北美、欧洲和亚洲是全球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域,比较分析这3个区域的基础研究政策动态有助于了解全球共同关注议题、不同区域的独特政策举措,从而判断基础研究国际政策动向。
总体来看,本文研究的上述国家和地区都在不断增加基础研究投入,日益重视基础研究对迎接未来挑战、赋能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此外,通过比较各国科技发展规划与战略,可以发现其在事关国家竞争力的重点领域的研发部署与投资具有趋同性,如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清洁能源、数字化转型、半导体、生物科技等。
北美尤其是美国作为基础研究的领先国家,愈发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对国家发展的支撑作用,通过NSF、NIH等机构全面支持基础研究发展。
欧洲在基础研究方面有良好传统,坚持发挥欧洲各国的合力,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投资和支持,并促进知识、研究人员和技术在欧洲研究区的跨境自由流动。
亚洲的基础研究发展迅速,各国近年来均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支持高水平的基础研究。
当前,主要发达国家愈发强调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从而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引擎作用。
(1)以机构和项目改革为突破点,开展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体系化布局。例如,NSF成立技术、创新和伙伴关系学部(TIP),其重要使命之一是支持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此外,美国国会批准在NIH中设立高级卫生研究计划局(ARPAH),以推动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通过支持高科学风险且有重大影响潜力的项目。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SNSF)在其《2025—2028年战略规划》中指出要尽量缩短价值创造过程中研究和创新合作伙伴间的距离。
(2)发挥交叉融合的桥梁作用,推动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范式变革。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院(NASEM)发布报告《加速科学发现的研究流程自动化:知识发现闭环》,从前瞻视角论证了研究流程自动化(ARW)将推动科研人员之间、跨实验室、跨团队、跨部门开展大规模实验合作。英国UKRI提出将利用跨学科、跨领域的专业知识,协同解决重大社会挑战。
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当前各国科技竞争的核心要素,各国纷纷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完善全球人才延揽政策。
美国。 美国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 (CSIS) 建议改革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 (STEM) 移民政策。《芯片和科学法案》中指出,NSF将重点关注STEM教育;此外,NSF于2022年新启动“新兴和新技术体验式学习劳动力发展计划” (ExLENT) ,扩大新兴技术领域劳动力体验式学习的机会。
英国。 英国UKRI在其战略规划中通过设立世界一流的奖学金项目、完善签证机制支持科研人才;通过支持政产学研各界人才流动、开展科研人员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培养支撑未来研发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和团队。
日本。 日本将通过“新一代研究人员挑战研究计划”“大学奖学金计划”等,对约8800名博士生 (数量约为上一年度的2倍) 提供资助,全面覆盖其生活和研究费用需求。
法国。 法国科学院从提升其薪酬待遇、按需降低研究人员自主创建团队的年龄限制、赋予45岁以下研究人员学术研究和科研经费支出自主权、适度降低在编岗位招聘门槛等角度提出建议,增强青年人员投入科研工作的热情。
值得注意的是,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为吸引乌克兰科技人才流入,欧洲国家启动了若干专项计划支持和吸引乌克兰科学家。 德国科学组织联盟发布立场文件《与乌克兰合作伙伴团结一致》,表明德国科学组织将继续与乌克兰合作伙伴在各个层面保持密切合作。英国政府启动面向乌克兰科研人员的“300万英镑一揽子资助计划”。欧盟委员会启动“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 (MSCA) 直接援助计划”,投入2500万欧元用于资助来自乌克兰的研究人员。
(1)国际科技合作是大势所趋,已成为科技外交的重要方面,对于解决全球性挑战和造福人类至关重要。
美国。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国际科学伙伴关系挑战(CISP)项目组发布了《全球合作:新兴科学伙伴》调研报告。报告认为美国应继续在增强全球科研能力及寻求应对流行病和气候变化等挑战的解决方案方面发挥领导作用,积极促进和建立与新兴科学伙伴(ESP)的合作;继续支持和扩大国际科学合作。
俄罗斯。 俄罗斯科学院向联邦政府提议设立面向世界各国的俄罗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项基金,来推广基础研究领域的俄罗斯高等教育。
法国。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关于国际研究与创新合作宣言》中提出了对此价值观和原则的共同理解的建议,包括科学研究自由、科研道德和诚信、性别平等和开放科学等问题。
日本。 日本外务省针对日本科学技术领域面临的四大危机,提出了以科技外交为着眼点加强研究能力的建议:优化日本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研究环境,培养国际化人才,提高人才流动性;促进国际人才交流,加强科技外交。
(2)如何平衡科学的公开性与科研安全是跨国科研合作实践中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话题。
互利互信是跨国科研合作的基础,这是各国科技界在保持基础研究领域开放交流已达成的广泛共识。然而,近年来在地缘政治、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复杂国际局势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关键核心技术封锁正逐步延伸到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
美国。 美国2022年的出台的相关政策动向表明,其在科技领域进一步加强了以科研安全为名的科技封锁。 在《2022年芯片和科学法案》中,提出在NSF主任办公室设立“科技安全与政策办公室”。 情报界与科学界加强了合作。美国国家反情报和安全中心 (NCSC) 与NSF、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IST) 、白宫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 (OSTP) 等联邦机构和组织合作设计制作的“保障科学” (Safeguarding Science) 工具包正式上线。 NIST成立安全委员会的咨询机构。 NSF新资助4项科研安全研究项目。
欧盟江南电竞平台入口。 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如何减少国外对研究和创新干扰的工具包,提供了支持欧盟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维护其基本价值观,以及保护其员工、学生、研究成果和资产的最佳实践。
良好的科学文化是激发科技创新主体活力的基础,针对当前国际上普遍存在的“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等科研评价乱象,2022年各主要国家均出台了改革措施,不断完善在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研伦理治理,作为开放科学领跑者的美英等西方国家引领了全球开放科学运动的热潮。
(1)科研评价。2022年,欧盟牵头40多个国家的350多个机构签署了科研评价改革协议,推动以同行评议为核心的定性评价,以带动全球层面的科研评价体系改革。2022年江南电竞手机版10月,法兰西科学院“评价与开放科学”委员会对外公布对科研人员、科研团队开展透明、严格评估标准的建议,具体包括倡导代表作、丰富评价维度、科学看待并运用文献计量数据、尽可能使用同质化的国际评价标准等。
德国DFG在机构层面制定了改变科学评估文化的一揽子措施,将科研评价关注的焦点从量化指标转向研究内容,并改善学术界的机会不平等现象。
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政府决定减少文献计量指标、科学计量指标在科研评价中的权重。与此同时,增加“科研成果在产业中的应用”“与企业开展联合研究”等科研评价指标。
美国。NSF在最新战略规划中明确指出,其在研究和培训方面的投资有助于促进人们对工程和科学伦理层面的理解。NIH在《2021—2025年NIH战略规划》的目标中也提出“为NIH资助的科研人员在使用人工智能时制定一套伦理原则”。
德国。德国在其10年期战略规划《DFG在德国科研体系中的角色和未来展望》中指出“DFG将致力于确保科研活动遵守基因工程、动物保护、版权、数据保护等领域的法律要求”。DFG还制定了行动指南,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滥用风险,帮助科研机构、大学、科研人员开展自我监管。
(3)开放科学。2022年,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积极制定了促进开放科学发展的政策。
美国。美国政府发布政策备忘录,要求在2025年底前所有得到联邦经费资助的学术论文经过同行评审发表后,必须立即免费向公众开放,同时论文的基础数据也必须“毫不拖延”地免费公开。
德国。DFG发布《开放科学是科学文化的一部分》的立场文件,总结了DFG对开放科学的认识、开放科学成功的条件、面向社会和经济的开放科学,以及DFG在开放科学领域的任务。
英国。UKRI要求从2022年4月1日起,由UKRI资助并提交出版的经同行评审的学术论文必须立即开放获取,从2024年1月1日起出版的专著、书籍章节等应在出版后12个月内开放。
各国科学资助机构和智库也开展了针对如何衡量开放科学中参与者的科研贡献、开放科学时代开放同行评议的意义、如何平衡开放科学与知识产权的咨询报告。
近年来,美国NSF、NIH,英国UKRI,德国DFG等科学资助机构持续推动组织管理改革,在各自的中长期战略规划中均强调完善机构内部管理,通过加强信息服务、强化条件保障、管理队伍建设等举措提升资助管理效能。
美国。 NSF于2018年提出革新倡议,主要包括:利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 (IT) 开发灵活的工具;支持“业务智能”等工具的开发,提高机构的灵活性和工作效率;实现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研究适合NSF的评价方法。NIH在《2021—2025年NIH战略规划》中指出,将继续推进“优化NIH倡议”的进程,以提高各部门的绩效。
英国。 UKRI将进一步整合资源,以最大限度发挥其下属研究理事会的集体影响力;降低官僚作风;促进资助管理服务现代化、数字化;缩短评审周期;开展信息共享和进展跟踪。
日本。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2022年度计划提出,需重新评估组织结构和业务,以最大程度提高研究质量和资助效益;构建高效的运营机制,实现经费使用合理化、效率化、劳动力成本的合理化、采购合理化,以及合同优化等目标;加强信息通信技术的使用,从而简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多样灵活的工作方式改革。
从国家层面加强战略部署,发挥国家实验室和国家科研机构的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系统部署,推动高校和科技领军企业的协同,从而使得基础研究能更好地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弥合研究与实际问题之间的鸿沟,提升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
在人才引进方面, 创新国际科研合作组织形式,依托一流的大科学装置等科研基础设施,吸引国外高水平科研人才来我国开展大规模前沿交叉研究;通过延长访问期限、提供经费支持等形式择优吸引有较高潜力的访问学者留华工作。
在人才培养方面, 加大各类资助计划对青年科学家的支持力度,给予青年科研人员更多挑大梁的机会;完善项目与资金管理制度与流程,各科研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参考国际科研评价改革精神与实践,构建聚焦科研质量、影响力和贡献的多元分类评价体系。
近年来,科研安全愈发受到重视,欧盟和美国相继推出类似的保障科学工具包。一方面,我国须持续关注并提高警惕该工具包的溢出效应,制定相应预案和对策;另一方面,此类工具包作为一个开放平台,也为我国制定相关科研安全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来源。
此外,政府、科研机构、科研人员以及相关社会团体应发挥治理合力,形成健全的科研伦理管理制度,履行伦理审查的主体明确、机制完善,科研人员具备开展负责任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全社会注重伦理价值的创新氛围。
在跟踪国外的开放科学实践探索的同时,确定我们有力推进开放科学建设的主体,研究开放科学与知识产权之间的平衡关系,通过各种传播手段提升学术交流过程中各类主体对开放科学的认知,扩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研究知识库等开放平台的影响力。
一方面,要积极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主动设计和牵头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参加或发起设立国际科技组织,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围绕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生物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问题,拓展和深化国际科研合作。
金融监管总局:商业银行已按内部审批流程审批通过“白名单”项目贷款金额9350亿元
“长城炮车主被帐篷卡脖身亡”施救者发声:肇事钢管约一分钟被弄断,未见帐篷有明显警示标志
“你三五天搞好了,病人住院费用搞不起来”医生举报成都一医院主任违反医德医风
碰碰iPhone就能收付款,苹果Tap to Pay非接触式支付在日本上线:华为夺冠,苹果垫底,vivo表现也不错
36个月流畅!Redmi Note 13R发布:第二代骁龙4领先版 1399元起